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(09.25)
—-读《钱氏家训》有感
前几天看了郭谦的《影响中国的文化世家》一书。作为宜兴人对其中的钱氏家族尤为亲切和钦佩,对于当代叁钱更是惊为天人,也被《钱氏家训》深深感动。
《钱氏家训》为1000多年前五代钱镠留给钱氏子孙为人处世的训言,更是留给每个中国人的宝贵精神遗产。《家训》分个人篇、家庭篇、社会篇和国家篇。概括并具化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对人的各层次的要求: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。
钱镠并不是一个饱学诗书的大儒,而是一个生于唐末乱世的社会低层的贫困农民,读书不多却有大智慧。唐末黄巢农民起义持续10年,所到之处烧杀捋掠,北到山东、河北,南到广东、广西,对各地经济和文化造成极大的破坏。钱镠在当时各种势力之间周旋,或妥协或抵抗,保境安民,兴修水利,使当时的江浙一带成为全国少有的人口增加,经济发展的地区。
《钱氏家训》对于我们搞好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。比如,在个人方面,要“持躬不可不谨严,临财不可不廉介,处事不可不决断,存心不可不宽厚”,“能改过则天地不怒,能安分则鬼神无权”。在家庭方面,“子孙虽愚,诗书须读”,“勤俭为本,自必丰亨,忠厚传家,乃能长久”。在社会方面,要“信交朋友,惠普乡邻。恤寡矜孤,敬老怀幼。救灾周急,排难解纷”,“私见尽要铲除,公益概行提倡。不见利而起谋,不见才而生嫉。”在国家方面,要“执法如山,守身如玉,爱民如子,去蠹如仇”,“本节用则国富;进贤使能则国强;兴学育才则国盛;交邻有道则国安”,等等。这些都是我们家庭教育的宝贵财富。
近现代,钱氏家族的众多成员有的走上了科学救国之路,有的走实业救国之路,有的走上武装革命之路,他们各展抱负,实现着各自的理想。到底《钱氏家训》在其中起了多大作用,已经很难推测。据说,有些地方在小孩开学前,钱氏家族都要集中在校学生诵读、背诵《钱氏家训》。这其中的耳濡目染,言传身教,重视家族教育,重视文化气脉的接续传承,续写着这个江南望族的辉煌历史肯定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。
(大家如有对《钱氏家训》感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)